说来也是很巧,这是我在春节档看的第一部电影,没想到会是春节档口碑最好、票房最高的!
当时的首选当然是《唐人街探案3》,毕竟已经看过了前两部,第三部又因疫情拖了一年,还是比较期待这个国产电影大IP的。
可是当时所在地只有3家电影院,一行4人,没有提前计划买票,大年初一晚上想去的时候已经买不到票了场场座无虚席,真的毫不夸张!
最后只能结合放映时间、影院距离,退而求其次选择了《你好,李焕英》——虽然座位也是在最边上了。
贾玲
Jia Ling
贾玲2010年就登上了春晚舞台,但我是从2015年的《欢乐喜剧人》开始关注并喜欢上她的。后来也很高兴在《喜剧总动员》、《开心剧乐部》、《王牌对王牌》等喜剧类节目看到她的身影。
贾玲非常有人格魅力,应该算是少有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的演员了吧。B站还有很多有才的UP主发布的“贾玲×男明星”配乐剪辑视频,贾玲真的百搭,跟谁都有CP感呀
远在2016年浙江卫视《喜剧总动员》第一季,就欣赏过贾玲团队的小品《你好,李焕英》,至今仍然对那件“绿皮大衣”印象深刻。
当知道出了同名电影时,很担心只是小品的扩写,所以没有太高的预期,因此看完电影觉得十分惊喜。其实电影跟小品的故事内容完全不一样。
如果没有最后精彩的反转,可能只是一部比较感人的亲情片,表达一个孩子对母亲最强烈的思念:贾玲穿越(做梦)到过去,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妈妈开心。有了反转,立意又加深了一层,表达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情的爱:原来妈妈一直都知道并且一直在配合她,妈妈远比你以为的更爱你!
这个反转真的牛!不知道是不是贾玲自己想出来的点子。庆幸这部电影看得早,没有被剧透,否则观赏性就打折扣了
另外,喜欢“贾玲爸爸一直没出现”这个设定,这里直接引用豆瓣网友“芋泥波波三分糖”的猜测,复制如下:
如果在之前的视角里加入了一个好爸爸好丈夫的形象,那贾玲一直费尽心思想让妈妈嫁给沈腾的人设就不太能立得住,你爸爸对你这么好,你仅仅因为嫌弃自己没有出息你就要拆散他们,会有显得这个女儿没良心的风险。
如果这个爸爸出现是一个不负责的形象,那贾玲想改变妈妈命运的动机虽然会更立得住,但是最后妈妈的选择,就会让这个电影落入传统殉道式母爱和母职惩罚的俗套:虽然我知道我嫁给这个人会不幸,但是因为有你,所以我愿意做同样的选择。因为母亲,就是为女儿而活的。
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会让这个电影的效果大打折扣。但是直接留白了爸爸的形象,就让这两个母女情变得非常非常纯粹:
——我想改变你的命运,不是因为你嫁给了谁,而是我想让你有更好的人生。
——我不后悔,不是因为你爸爸是什么样的人,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。
这样的留白是不是很机智呀
《你好,李焕英》目前票房已突破五十亿,荣登中国电影票房榜上的亚军,贾玲也成为中国票房最多的女导演。
我都成为了自来水,跑到其他公众号留言区里推荐这部电影,这高票房是不是也有我一点小小的功劳图片
如此大获成功,却不可复制,必须占尽“天时地利人和”。
【天时】虽然目前现代电影有从“故事情感”电影向“视觉特效”电影发展的趋势,但表达细腻、注重情感体验的电影仍然大受欢迎,“是否能讲好一个故事”依然是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。
【地利】今年春节档的竞争对手们不太给力(呃,一语带过)。
【人和】贾玲不是因为想当导演所以拍这部电影,而是因为想拍这部献给妈妈的电影才当导演的。所以能感受到她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,不像某些投机取巧、滥竽充数的图片再加上有沈腾加盟,贡献了不少笑点。
其实当电影票房逐渐走高,第3天单日票房就超过《唐探3》时,我就开始有点预感:准备要挨骂了。毕竟有热度就会有争议。
有网友吐槽电影感弱,只是几个小品串联起来而已。以及那些游走于边缘地带、模模糊糊、有待商榷的价值观:违法办假证骗父母,装盲人卖惨骗售货员,疑似嘲笑斑秃人士,把拉肚子、掉裤子当笑点等。
想了又想,确实,这些我无法反驳,有些情节设置我也不是十分认同。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电影,一笑置之,并不会真的去模仿吧?
没有面面俱到、公认完美的电影。由于个人背景、经历不同,对于同一部电影的感观体验肯定会有所不同,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“抓大放小”,把印象最深刻、最有感触的留在记忆中。
而对于那些其他无关紧要、无足轻重、无伤大雅的,就随他去吧。
图片
说到情感体验,马上想起了那一部我哭了半场的电影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——两个小时的电影哭了整整一个小时。没看过的人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哭,看过的人也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哭。
这是一个题材沉重的故事,聚焦癌症病人和癌症家庭,但是全片基调积极向上,没有过度哀伤和压抑,温情地表达了“生命·死亡·珍惜·爱”这类永恒的主题。
网友对此褒贬不一,有质疑抄袭《星运里的错》的,有批评主演的台词演技的,还有吐槽各种细节的,但是这是近期最打动我、最感同身受的一部电影,也是第一部让我哭那么久的电影。
电影是分享情感体验的东西,让人有情感体验的才是好电影。